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国务院关于《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的批复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2 06:54:31  浏览:902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务院关于《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的批复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的批复
1993年9月2日,国务院


国务院证券委员会:

《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已经国务院批准,由你委发布施行。

附: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禁止证券欺诈行为,维护证券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证券欺诈行为包括证券发行、交易及相关活动中的内幕交易、操纵市场、欺诈客户、虚假陈述等行为。
第三条 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以获取利益或者减少损失为目的,利用内幕信息进行证券发行、交易活动。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内幕交易包括下列行为:
(一)内幕人员利用内幕信息买卖证券或者根据内幕信息建议他人买卖证券;
(二)内幕人员向他人泄露内幕信息,使他人利用该信息进行内幕交易;
(三)非内幕人员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或者其他途径获得内幕信息,并根据该信息买卖证券或者建议他人买卖证券;
(四)其他内幕交易行为。
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内幕信息是指为内幕人员所知悉的、尚未公开的和可能影响证券市场价格的重大信息。
前款所称重大信息包括:
(一)证券发行人(以下简称“发行人”)订立重要合同,该合同可能对公司的资产、负债、权益和经营成果中的一项或者多项产生显著影响;
(二)发行人的经营政策或者经营范围发生重大变化;
(三)发行人发生重大的投资行为或者购置金额较大的长期资产的行为;
(四)发行人发生重大债务;
(五)发行人未能归还到期重大债务的违约情况;
(六)发行人发生重大经营性或者非经营性亏损;
(七)发行人资产遭受重大损失;
(八)发行人的生产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九)可能对证券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国家政策变化;
(十)发行人的董事长、三分之一以上的董事或者总经理发生变动;
(十一)持有发行人百分之五以上的发行在外的普通股的股东,其持有该种股票的增减变化每达到该种股票发行在外总额的百分之二以上的事实;
(十二)发行人的分红派息、增资扩股计划;
(十三)涉及发行人的重大诉讼事项;
(十四)发行人进入破产、清算状态;
(十五)发行人章程、注册资本和注册地址的变更;
(十六)因发行人无支付能力而发生相当于被退票人流动资金的5%以上的大额银行退票;
(十七)发行人更换为其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
(十八)发行人债务担保的重大变更;
(十九)股票的二次发行;
(二十)发行人营业用主要资产的抵押、出售或者报废一次超过该资产的30%;
(二十一)发行人的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可能依法负有重大损害赔偿责任;
(二十二)发行人的股东大会、董事会或者监事会的决定被依法撤销;
(二十三)证券监管部门作出禁止发行人有控股权的大股东转让其股份的决定;
(二十四)发行人的收购或者兼并;
(二十五)发行人的合并或者分立;
(二十六)其他重大信息。
内幕信息不包括运用公开的信息和资料,对证券市场作出的预测和分析。
第六条 本办法所称内幕人员是指由于持有发行人的证券,或者在发行人或者与发行人有密切联系的公司中担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由于其会员地位、管理地位、监督地位和职业地位,或者作为雇员、专业顾问履行职务,能够接触或者获得内幕信息的人员,包括:
(一)发行人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秘书、打字员,以及其他可以通过履行职务接触或者获得内幕信息的职员;
(二)发行人聘请的律师、会计师、资产评估人员、投资顾问等专业人员,证券经营机构的管理人员、业务人员,以及其他因其业务可能接触或者获得内幕信息的人员;
(三)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发行人可以行使一定管理权或者监督权的人员,包括证券监管部门和证券交易场所的工作人员,发行人的主管部门和审批机关的工作人员,以及工商、税务等有关经济管理机关的工作人员等;
(四)由于本人的职业地位、与发行人的合同关系或者工作联系,有可能接触或者获得内幕信息的人员,包括新闻记者、报刊编辑、电台主持人以及编排印刷人员等;
(五)其他可能通过合法途径接触到内幕信息的人员。
第七条 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以获取利益或者减少损失为目的,利用其资金、信息等优势或者滥用职权操纵市场,影响证券市场价格,制造证券市场假象,诱导或者致使投资者在不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作出证券投资决定,扰乱证券市场秩序。
第八条 前条所称操纵市场行为包括:
(一)通过合谋或者集中资金操纵证券市场价格;
(二)以散布谣言等手段影响证券发行、交易;
(三)为制造证券的虚假价格,与他人串通,进行不转移证券所有权的虚买虚卖;
(四)出售或者要约出售其并不持有的证券,扰乱证券市场秩序;
(五)以抬高或者压低证券交易价格为目的,连续交易某种证券;
(六)利用职务便利,人为地压低或者抬高证券价格;
(七)其他操纵市场的行为。
第九条 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在证券发行、交易及其相关活动中欺诈客户。
第十条 前条所称欺诈客户行为包括:
(一)证券经营机构将自营业务和代理业务混合操作;
(二)证券经营机构违背被代理人的指令为其买卖证券;
(三)证券经营机构不按国家有关法规和证券交易场所业务规则的规定处理证券买卖委托;
(四)证券经营机构不在规定时间内向被代理人提供证券买卖书面确认文件;
(五)证券登记、清算机构不按国家有关法规和本机构业务规则的规定办理清算、交割、过户、登记手续;
(六)证券登记、清算机构擅自将顾客委托保管的证券用作抵押;
(七)证券经营机构以多获取佣金为目的,诱导顾客进行不必要的证券买卖,或者在客户的帐户上翻炒证券;
(八)发行人或者发行代理人将证券出售给投资者时未向其提供招募说明书;
(九)证券经营机构保证客户的交易收益或者允诺赔偿客户的投资损失;
(十)其他违背客户真实意志,损害客户利益的行为。
第十一条 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证券发行、交易及其相关活动的事实、性质、前景、法律等事项作出不实、严重误导或者含有重大遗漏的、任何形式的虚假陈述或者诱导、致使投资者在不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作出证券投资决定。
第十二条 前条所称虚假陈述行为包括:
(一)发行人、证券经营机构在招募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公司报告及其他文件中作出虚假陈述;
(二)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专业性证券服务机构在其出具的法律意见书、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及参与制作的其他文件中作出虚假陈述;
(三)证券交易场所、证券业协会或者其他证券业自律性组织作出对证券市场产生影响的虚假陈述;
(四)发行人、证券经营机构、专业性证券服务机构、证券业自律性组织在向证券监管部门提交的各种文件、报告和说明中作出虚假陈述;
(五)在证券发行、交易及其相关活动中的其他虚假陈述。
第十三条 内幕人员和以不正当手段或者其他途径获得内幕信息的其他人员违反本办法,泄露内幕信息、根据内幕信息买卖证券或者建议他人买卖证券的,根据不同情况,没收非法获取的款项和其他非法所得,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内幕人员泄露内幕信息,除按前款的规定予以处罚外,还应当依据国家其他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第十四条 发行人在发行证券中有内幕交易行为的,根据不同情况,单处或者并处警告、责令退还非法所筹款项、没收非法所得、罚款、停止或者取消其发行证券资格。
第十五条 证券经营机构、证券交易场所以及其他从事证券业的机构有操纵市场行为的,根据不同情况,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非法所得、罚款、限制或者暂停其(指证券经营机构,下同)证券经营业务、其(指证券交易场所及其他从事证券业的机构,下同)从事证券业务或者撤销其证券经营业务许可、其从事证券业务许可。
第十六条 前条所列以外的机构有操纵市场行为的,根据不同情况,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非法所得、罚款;已上市的发行人有操纵市场行为,情节严重的,并可以暂停或者取消其上市资格。
第十七条 个人有操纵市场行为的,根据不同情况,没收其非法获取的款项和其他非法所得,并处以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八条 证券经营机构、证券登记或者清算机构以及其他各类从事证券业的机构有本办法第十条所列行为的,根据不同情况,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非法所得、罚款、限制或者暂停其经营证券业务、其从事证券业务或者撤销其证券经营业务许可、其从事证券业务的许可。
第十九条 证券经营机构、证券登记或者清算机构以及其他各类从事证券业机构有欺诈客户行为的直接责任人,根据不同情况,单处或者并处警告、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撤销其证券经营业务许可、其从事证券业务许可。
第二十条 证券经营机构、专业性证券服务机构有本办法第十二条所列行为的,根据不同情况,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非法所得、罚款、暂停其证券经营业务、其从事证券业务或者撤销其证券经营业务许可、其从事证券业务许可。
证券交易场所、证券业协会和其他证券业自律性组织有虚假陈述行为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罚。
第二十一条 发行人有本办法第十二条所列虚假陈述行为的,根据不同情况,单处或者并处警告、责令退还非法所筹资金、没收非法所得、罚款、暂停或者取消其发行、上市资格。
第二十二条 对与虚假陈述有关的直接责任人员,根据不同情况,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非法所得、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撤销其从事证券业务的许可或者资格。
第二十三条 实施欺诈客户行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四条 对违反本办法的单位和个人,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有权进行调查或者会同国家有关部门进行调查;重大案件由国务院证券委员会(以下简称“证券委”)组织调查。
第二十五条 对经调查证明确有违反本办法行为的单位和个人,证监会有权单独实施处罚或者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实施处罚。证券委指定其他机构处罚的,受指定的机构也可以在职权范围内实施处罚。
多个机构对违反本办法的同一种行为享有处罚权的,实施处罚时应当相互协商,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重复实施处罚。
第二十六条 对违反本办法的证券管理、监督人员,除依照本办法予以处罚外,证监会有权要求或者建议有关部门依法追究其行政、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社会公众举报证券欺诈行为以及其他证券违法行为,经查证属实的,对举报人给予奖励。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证券委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交通银行关于印发《交通银行存本取息定期储蓄存款办法》的通知

交通银行


交通银行关于印发《交通银行存本取息定期储蓄存款办法》的通知
1994年10月31日,交通银行

交通银行各分、支行,驻北京办事处,各筹备组:
现将《交通银行存本取息定期储蓄存款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各行可按照本办法开办此项业务,并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订实施细则,报总行备案。

附一:交通银行存本取息定期储蓄存款办法
为满足储户需要,发展储蓄事业,根据《储蓄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一、存本取息定期储蓄存款5000元起存,一次存入,多存不限。由储户填写开户书,并约定存期和取息次数、日期,由银行发给记名存款凭证,可留印鉴,可按规定办理挂失手续。储户按约定日期支取利息,最后到期日支取本金和剩余利息。
二、存期分一年、三年、五年三个档次。
三、利息按开户挂牌公告的存本取息储蓄存款利率计算。在原定存期内如遇利率调整,均按存单开户日挂牌公告利率计付利息,一般不办理自动转存。
四、储户持存款凭证按约定日期支取利息,不得提前支取利息。如逾期取息,以后可随时取息,但不计复息。
五、储户如有急需,可办理全部本金的提前支取,不得办理部分提前支取。提前支取的利息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利率计付,同时扣回已取的各期利息。
六、对存储三年以上(含三年期)的存本取息定期储蓄存款实行保值,按到期日当月的保值贴补率计算保值贴补息。逾期支取本金时,逾期部分按支取日挂牌活期利率计息。
七、本办法未尽事宜,按《储蓄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附二:存本取息定期储蓄存款会计核算规定
一、使用的会计科目
1.存本取息定期储蓄存款,在“215定期储蓄存款”一级科目下设“2156存本取息定期储蓄存款”二级科目进行核算。
2.存本取息定期储蓄存款的空白存折,应建立空白重要凭证登记簿控制使用。
二、核算手续
1.开户
储户填写“存本取息定期储蓄存款凭条”(附式一),约定存期、取息次数以及是否到期按原存期约定转存,于初收现金后开立存本取息定期储蓄存折和帐卡(附式二、三)。如储户开户时约定本金到期转存,则在帐折上加盖“约定本金到期转存”戳记。
存款凭条作“2156存本取息定期储蓄存款”科目的贷方传票。
存折上加盖储蓄所业务公章及经办复核员私章后交储户收执,凭以按期支取利息和到期支取本金。
帐卡由储蓄所留存,按帐号排列,当储户按期支取利息或到期支取本金时抽出帐卡与存折、取息凭条核对无误后支付款项,并在存折、帐卡上做成支付记录。
凭印鉴支取的则应在存款凭条、帐卡及印鉴卡上加盖储户预留印鉴,并在存折、帐卡上加盖“凭印支取”戳记,印鉴卡送事后监督,凭以监督复验印鉴。
2.支取利息
存本取息定期储蓄存款按约定日期支取利息可定一个月或几个月取息一次,以开户日为每期取息日,但必须存足一个月后方能取息,不得提前取息。超过取息日期前来取息,其超期部分不计复息。每次取息金额=(本金×存期×利率)÷支取利息次数。
储户支取利息时,凭存折并填写“存本取息定期储蓄存款取息凭条”(附式四),经抽出帐卡与存折核对无误后,分别在存折及帐卡上做成支付记录,予以付款。取息凭条作“261应付利息”科目的借方传票。
3.到期支取
存款到期,储户凭存折并填写“存本取息定期储蓄存款取息凭条”,经抽出帐卡与存折核对无误后,在帐折上加盖“结清”戳记,并分别在“兑付记录”栏做成结清记录;同时填具一式两联“储蓄存款计数单”,一联连同款项给储户核对,一联作“261应付利息”科目借方传票附件。收回的结清存折作“2156存本取息定期储蓄存款”科目的借方传票。
对存储三年以上(含三年期)的存款实行保值。到期支取本金时,按到期日当月的保值贴补率计算保值贴补息。
对不约定本金到期转存的存款,逾期支取本金时,逾期部分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
对约定本金到期转存的存款,若到期不取,银行可待储户前来取息时,将未付利息(包括应计的保值贴补息)按规定手续计付利息,同时按本金金额及原存期、取息期及存款到期日挂牌公告的同期存款利率更换新的帐折(到期日作为新的起息日),并在新帐折上加盖“约定本金到期转存”戳记,收回的旧折作“存本取息定期储蓄存款取息凭条”附件。凭印支取的,还应在新帐卡上加盖原留印鉴。
4.提前支取
存款未到期,储户急需使用本金,可凭存折及本人身份证件办理全部本金的提前支取,不办部分提前支取。根据实际存期按支取日挂牌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同时,应根据已经支取的利息金额,缮制“261应付利息”科目现金借方红字传票,将利息收回,并在帐折上加盖“
提前支取”戳记,注明收回的利息金额,其余手续与到期支取相同。
三、其他
1.存本取息定期储蓄存款采取记名式,可以挂失,挂失手续按规定办理。
2.应付利息的计提及其他会计核算和处理手续按《储蓄业务会计核算规定》办理。
附式一
交通银行( )存本取息定期储蓄存款凭条
----------------------------------------------
----------------
科目:贷2156 年 月 日 | 存本取息 |
----------------
--------------------------------------------------------------------------
| | 户名-------------- 帐号-------------- | | |
| | |储户| |
代| 储 | 地址---------------------------------- |留印| |
贷| | ------------|
方| 户 |存入人民币(大写)---------------------------------------- |
凭| | ----------------------------|
证| 填 | 存期----------------------年 | 到期是否按原存期约定转存|
| | |--------------------------|
| 写 | 按--------------个月取息一次 | 是 | | 否 | |
|----------------------------------------------------------------------|
|银行| 存入日期: 年 月 日 | 到期日期: 年 月 日 |
| |----------------------------------------------------------------|
|填写| 利率: 每期支付利息(¥): |
--------------------------------------------------------------------------
事后监督: 出纳: 复核: 记帐:
附式二
(封面)
--------------------------------------------------------------
| |
| 存本取息定期储蓄存折 |
| |
| 交通银行 |
| |
--------------------------------------------------------------
(底面)
注意事项:
1.存折请妥善保管,保持平整,切勿折叠。
2.按期凭存折取息,以开户日为每期取息日,不得提前取息。取
息时须填写取息凭条。(留有印鉴的须加盖原留印鉴)
3.逾期取息不计复息。
4.如存折遗失应提供存折的户名帐号、金额、地址、凭本人居民
身份证立即向存储银行申请挂失。
总号:×××××××
户名--------------------帐号----------------------------
存入人民币(大写)----------------------------------
期限--------年 利率----------------------------
每----个月的----日取息 每期利息----------------------------
开户日期19 年 月 日
到期日期19 年 月 日
----------------
银行盖章处
兑 付 记 录
------------------
科目(借)2156
--------------------------------------
| 兑付日期19 年 月 日|
|----------------------------------|
| 本 金 | | --------------------------
|------------|--------------------| | 储 | |
| 利 息 | | | 户 | |
|------------|--------------------| | 印 | |
|保值贴补息 | | | 鉴 | |
|------------|--------------------| --------------------------
| 本息合计 | |
--------------------------------------
出纳: 复核: 记帐: 事后监督:
内页 第1页
------------------------------------------------------------------------------------------------------
| 日 期 | | | 支取利息 | | |
|----------------------| 次数 | 摘要 |--------------------------| 记帐 | 复核 |
| 年 | 月 | 日 | | |万|仟|佰|拾|元|角|分| | |
|------|------|------|--------|--------|--|--|--|--|--|--|--|------------|------------|
| | | |1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
| | | |5 | | | | | | | | | | |
|------|------|------|--------|--------|--|--|--|--|--|--|--|------------|------------|
| | | |6 | | | | | | | | | | |
|------|------|------|--------|--------|--|--|--|--|--|--|--|------------|------------|
| | | |7 | | | | | | | | | | |
|------|------|------|--------|--------|--|--|--|--|--|--|--|------------|------------|
| | | |8 | | | | | | | | | | |
|------|------|------|--------|--------|--|--|--|--|--|--|--|------------|------------|
| | | |9 | | | | | | | | | | |
|------|------|------|--------|--------|--|--|--|--|--|--|--|------------|------------|
| | | |10 | | | | | | | | | | |
|------|------|------|--------|--------|--|--|--|--|--|--|--|------------|------------|
| | | |11 | | | | | | | | | | |
|------|------|------|--------|--------|--|--|--|--|--|--|--|------------|------------|
| | | |12 | | | | | | | | | | |
|------|------|------|--------|--------|--|--|--|--|--|--|--|------------|------------|
| | | |13 | | | | | | | | | | |
|------|------|------|--------|--------|--|--|--|--|--|--|--|------------|------------|
| | | |14 | | | | | | | | | | |
|------|------|------|--------|--------|--|--|--|--|--|--|--|------------|------------|
| | | |15 | | | | | | | | | | |
------------------------------------------------------------------------------------------------------
内页 第2页
------------------------------------------------------------------------------------------------------
| 日 期 | | | 支取利息 | | |
|----------------------| 次数 | 摘要 |--------------------------| 记帐 | 复核 |
| 年 | 月 | 日 | | |万|仟|佰|拾|元|角|分| | |
|------|------|------|--------|--------|--|--|--|--|--|--|--|------------|------------|
| | | |16 | | | | | | | | | | |
|------|------|------|--------|--------|--|--|--|--|--|--|--|------------|------------|
| | | |17 | | | | | | | | | | |
|------|------|------|--------|--------|--|--|--|--|--|--|--|------------|------------|
| | | |18 | | | | | | | | | | |
|------|------|------|--------|--------|--|--|--|--|--|--|--|------------|------------|
| | | |19 | | | | | | | | | | |
|------|------|------|--------|--------|--|--|--|--|--|--|--|------------|------------|
| | | |20 | | | | | | | | | | |
|------|------|------|--------|--------|--|--|--|--|--|--|--|------------|------------|
| | | |21 | | | | | | | | | | |
|------|------|------|--------|--------|--|--|--|--|--|--|--|------------|------------|
| | | |22 | | | | | | | | | | |
|------|------|------|--------|--------|--|--|--|--|--|--|--|------------|------------|
| | | |23 | | | | | | | | | | |
|------|------|------|--------|--------|--|--|--|--|--|--|--|------------|------------|
| | | |24 | | | | | | | | | | |
|------|------|------|--------|--------|--|--|--|--|--|--|--|------------|------------|
| | | |25 | | | | | | | | | | |
|------|------|------|--------|--------|--|--|--|--|--|--|--|------------|------------|
| | | |26 | | | | | | | | | | |
|------|------|------|--------|--------|--|--|--|--|--|--|--|------------|------------|
| | | |27 | | | | | | | | | | |
|------|------|------|--------|--------|--|--|--|--|--|--|--|------------|------------|
| | | |28 | | | | | | | | | | |
|------|------|------|--------|--------|--|--|--|--|--|--|--|------------|------------|
| | | |29 | | | | | | | | | | |
|------|------|------|--------|--------|--|--|--|--|--|--|--|------------|------------|
| | | |30 | | | | | | | | | | |
------------------------------------------------------------------------------------------------------
内页
第3页
------------------------------------------------------------------------------------------------------
| 日 期 | | | 支取利息 | | |
|----------------------| 次数 | 摘要 |--------------------------| 记帐 | 复核 |
| 年 | 月 | 日 | | |万|仟|佰|拾|元|角|分| | |
|------|------|------|--------|--------|--|--|--|--|--|--|--|------------|------------|
| | | |31 | | | | | | | | | | |
|------|------|------|--------|--------|--|--|--|--|--|--|--|------------|------------|
| | | |32 | | | | | | | | | | |
|------|------|------|--------|--------|--|--|--|--|--|--|--|------------|------------|
| | | |33 | | | | | | | | | | |
|------|------|------|--------|--------|--|--|--|--|--|--|--|------------|------------|
| | | |34 | | | | | | | | | | |
|------|------|------|--------|--------|--|--|--|--|--|--|--|------------|------------|
| | | |35 | | | | | | | | | | |
|------|------|------|--------|--------|--|--|--|--|--|--|--|------------|------------|
| | | |36 | | | | | | | | | | |
|------|------|------|--------|--------|--|--|--|--|--|--|--|------------|------------|
| | | |37 | | | | | | | | | | |
|------|------|------|--------|--------|--|--|--|--|--|--|--|------------|------------|
| | | |38 | | | | | | | | | | |
|------|------|------|--------|--------|--|--|--|--|--|--|--|------------|------------|
| | | |39 | | | | | | | | | | |
|------|------|------|--------|--------|--|--|--|--|--|--|--|------------|------------|
| | | |40 | | | | | | | | | | |
|------|------|------|--------|--------|--|--|--|--|--|--|--|------------|------------|
| | | |41 | | | | | | | | | | |
|------|------|------|--------|--------|--|--|--|--|--|--|--|------------|------------|
| | | |42 | | | | | | | | | | |
|------|------|------|--------|--------|--|--|--|--|--|--|--|------------|------------|
| | | |43 | | | | | | | | | | |
|------|------|------|--------|--------|--|--|--|--|--|--|--|------------|------------|
| | | |44 | | | | | | | | | | |
|------|------|------|--------|--------|--|--|--|--|--|--|--|------------|------------|
| | | |45 | | | | | | | | | | |
------------------------------------------------------------------------------------------------------
内页
第4页
------------------------------------------------------------------------------------------------------
| 日 期 | | | 支取利息 | | |
|----------------------| 次数 | 摘要 |--------------------------| 记帐 | 复核 |
| 年 | 月 | 日 | | |万|仟|佰|拾|元|角|分| | |
|------|------|------|--------|--------|--|--|--|--|--|--|--|------------|------------|
| | | |46 | | | | | | | | | | |
|------|------|------|--------|--------|--|--|--|--|--|--|--|------------|------------|
| | | |47 | | | | | | | | | | |
|------|------|------|--------|--------|--|--|--|--|--|--|--|------------|------------|
| | | |48 | | | | | | | | | | |
|------|------|------|--------|--------|--|--|--|--|--|--|--|------------|------------|
| | | |49 | | | | | | | | | | |
|------|------|------|--------|--------|--|--|--|--|--|--|--|------------|------------|
| | | |50 | | | | | | | | | | |
|------|------|------|--------|--------|--|--|--|--|--|--|--|------------|------------|
| | | |51 | | | | | | | | | | |
|------|------|------|--------|--------|--|--|--|--|--|--|--|------------|------------|
| | | |52 | | | | | | | | | | |
|------|------|------|--------|--------|--|--|--|--|--|--|--|------------|------------|
| | | |53 | | | | | | | | | | |
|------|------|------|--------|--------|--|--|--|--|--|--|--|------------|------------|
| | | |54 | | | | | | | | | | |
|------|------|------|--------|--------|--|--|--|--|--|--|--|------------|------------|
| | | |55 | | | | | | | | | | |
|------|------|------|--------|--------|--|--|--|--|--|--|--|------------|------------|
| | | |56 | | | | | | | | | | |
|------|------|------|--------|--------|--|--|--|--|--|--|--|------------|------------|
| | | |57 | | | | | | | | | | |
|------|------|------|--------|--------|--|--|--|--|--|--|--|------------|------------|
| | | |58 | | | | | | | | | | |
|------|------|------|--------|--------|--|--|--|--|--|--|--|------------|------------|
| | | |59 | | | | | | | | | | |
|------|------|------|--------|--------|--|--|--|--|--|--|--|------------|------------|
| | | |60 | | | | | | | | | | |
------------------------------------------------------------------------------------------------------
附式三(正面)存本取息定期储蓄帐
户名--------------帐号--------------
地址----------------------------------
存入人民币(大写)------------------------------
存期--------年 利率--------每期支付利息------------ 取息次数--------期
每--------个月的--------日取息 --------------------
开户日期:19 年 月 日 | 储 | |
到期日期:19 年 月 日 | 户 | |
| 印 | |
| 鉴 | |
--------------------
------------------------------------------------------------
|日 期| 次|摘| 支取利息 |记|复|
|----------| | |--------------------------| | |
|年|月|日| 数|要|万|仟|佰|拾|元|角|分|帐|核|
|--|--|--|----|--|--|--|--|--|--|--|--|--|--|
| | | |1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
| | | |5 | | | | | | | | | | |
|--|--|--|----|--|--|--|--|--|--|--|--|--|--|
| | | |6 | | | | | | | | | | |
|--|--|--|----|--|--|--|--|--|--|--|--|--|--|
| | | |7 | | | | | | | | | | |
|--|--|--|----|--|--|--|--|--|--|--|--|--|--|
| | | |8 | | | | | | | | | | |
|--|--|--|----|--|--|--|--|--|--|--|--|--|--|
| | | |9 | | | | | | | | | | |
|--|--|--|----|--|--|--|--|--|--|--|--|--|--|
| | | |10| | | | | | | | | | |
|--|--|--|----|--|--|--|--|--|--|--|--|--|--|
| | | |11| | | | | | | | | | |
|--|--|--|----|--|--|--|--|--|--|--|--|--|--|
| | | |12| | | | | | | | | | |
|--|--|--|----|--|--|--|--|--|--|--|--|--|--|
| | | |13| | | | | | | | | | |
|--|--|--|----|--|--|--|--|--|--|--|--|--|--|
| | | |14| | | | | | | | | | |
|--|--|--|----|--|--|--|--|--|--|--|--|--|--|
| | | |15| | | | | | | | | | |
------------------------------------------------------------
------------------------------------------------------------
|日 期| 次|摘| 支取利息 |记|复|
|----------| 数|要|--------------------------| | |
|年|月|日| | |万|仟|佰|拾|元|角|分|帐|核|
|--|--|--|----|--|--|--|--|--|--|--|--|--|--|
| | | |16| | | | | | | | | | |
|--|--|--|----|--|--|--|--|--|--|--|--|--|--|
| | | |17| | | | | | | | | | |
|--|--|--|----|--|--|--|--|--|--|--|--|--|--|
| | | |18| | | | | | | | | | |
|--|--|--|----|--|--|--|--|--|--|--|--|--|--|
| | | |19| | | | | | | | | | |
|--|--|--|----|--|--|--|--|--|--|--|--|--|--|
| | | |20| | | | | | | | | | |
|--|--|--|----|--|--|--|--|--|--|--|--|--|--|
| | | |21| | | | | | | | | | |
|--|--|--|----|--|--|--|--|--|--|--|--|--|--|
| | | |22| | | | | | | | | | |
|--|--|--|----|--|--|--|--|--|--|--|--|--|--|
| | | |23| | | | | | | | | | |
|--|--|--|----|--|--|--|--|--|--|--|--|--|--|
| | | |24| | | | | | | | | | |
|--|--|--|----|--|--|--|--|--|--|--|--|--|--|
| | | |25| | | | | | | | | | |
|--|--|--|----|--|--|--|--|--|--|--|--|--|--|
| | | |26| | | | | | | | | | |
|--|--|--|----|--|--|--|--|--|--|--|--|--|--|
| | | |27| | | | | | | | | | |
|--|--|--|----|--|--|--|--|--|--|--|--|--|--|
| | | |28| | | | | | | | | | |
|--|--|--|----|--|--|--|--|--|--|--|--|--|--|
| | | |29| | | | | | | | | | |
|--|--|--|----|--|--|--|--|--|--|--|--|--|--|
| | | |30| | | | | | | | | | |
------------------------------------------------------------
----------
附式三 (反面) |储| |
|户| |
|印| |
户名------帐号------ |鉴| |
--------------------------------------------------|--|--|
|日 期|次 |摘| 支取利息 |记|复|
|----------| | |--------------------------| | |
|年|月|日|数 |要|万|仟|佰|拾|元|角|分|帐|核|
|--|--|--|----|--|--|--|--|--|--|--|--|--|--|
| | | |31| | | | | | | | | | |
|--|--|--|----|--|--|--|--|--|--|--|--|--|--|
| | | |32| | | | | | | | | | |
|--|--|--|----|--|--|--|--|--|--|--|--|--|--|
| | | |33| | | | | | | | | | |
|--|--|--|----|--|--|--|--|--|--|--|--|--|--|
| | | |34| | | | | | | | | | |
|--|--|--|----|--|--|--|--|--|--|--|--|--|--|
| | | |35| | | | | | | | | | |
|--|--|--|----|--|--|--|--|--|--|--|--|--|--|
| | | |36| | | | | | | | | | |
|--|--|--|----|--|--|--|--|--|--|--|--|--|--|
| | | |37| | | | | | | | | | |
|--|--|--|----|--|--|--|--|--|--|--|--|--|--|
| | | |38| | | | | | | | | | |
|--|--|--|----|--|--|--|--|--|--|--|--|--|--|
| | | |39| | | | | | | | | | |
|--|--|--|----|--|--|--|--|--|--|--|--|--|--|
| | | |40| | | | | | | | | | |
|--|--|--|----|--|--|--|--|--|--|--|--|--|--|
| | | |41| | | | | | | | | | |
|--|--|--|----|--|--|--|--|--|--|--|--|--|--|
| | | |42| | | | | | | | | | |
|--|--|--|----|--|--|--|--|--|--|--|--|--|--|
| | | |43| | | | | | | | | | |
|--|--|--|----|--|--|--|--|--|--|--|--|--|--|
| | | |44| | | | | | | | | | |
|--|--|--|----|--|--|--|--|--|--|--|--|--|--|
| | | |4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日 期|次 |摘| 支取利息 |记|复|
|----------| | |--------------------------| | |
|年|月|日|数 |要|万|仟|佰|拾|元|角|分|帐|核|
|--|--|--|----|--|--|--|--|--|--|--|--|--|--|
| | | |46| | | | | | | | | | |
|--|--|--|----|--|--|--|--|--|--|--|--|--|--|
| | | |47| | | | | | | | | | |
|--|--|--|----|--|--|--|--|--|--|--|--|--|--|
| | | |48| | | | | | | | | | |
|--|--|--|----|--|--|--|--|--|--|--|--|--|--|
| | | |49| | | | | | | | | | |
|--|--|--|----|--|--|--|--|--|--|--|--|--|--|
| | | |50| | | | | | | | | | |
|--|--|--|----|--|--|--|--|--|--|--|--|--|--|
| | | |51| | | | | | | | | | |
|--|--|--|----|--|--|--|--|--|--|--|--|--|--|
| | | |52| | | | | | | | | | |
|--|--|--|----|--|--|--|--|--|--|--|--|--|--|
| | | |53| | | | | | | | | | |
|--|--|--|----|--|--|--|--|--|--|--|--|--|--|
| | | |54| | | | | | | | | | |
|--|--|--|----|--|--|--|--|--|--|--|--|--|--|
| | | |55| | | | | | | | | | |
|--|--|--|----|--|--|--|--|--|--|--|--|--|--|
| | | |56| | | | | | | | | | |
|--|--|--|----|--|--|--|--|--|--|--|--|--|--|
| | | |57| | | | | | | | | | |
|--|--|--|----|--|--|--|--|--|--|--|--|--|--|
| | | |58| | | | | | | | | | |
|--|--|--|----|--|--|--|--|--|--|--|--|--|--|
| | | |59| | | | | | | | | | |
|--|--|--|----|--|--|--|--|--|--|--|--|--|--|
| | | |60| | | | | | | | | | |
|----------|----|--|--------------|------------------|
| 结清 |本 |利| 保 值 | 本息 | 自动转|
| 日期 |金 |息| 贴补息 | 合计 | 存日期|
|----------|----|--|--------------|--------|--------|
| 年 | | | | | 年 |
| 月 | | | | | 月 |
| 日 | | | | | 日 |
------------------------------------------------------------
事后监督: 复核: 记帐:
附式四
交通银行( )存本取息定期储蓄取息凭条
----------------------------------------------
----------------
科目:贷261 年 月 日 | 存本取息 |
----------------
----------------------------------------------------------------
| |储| |
| 户名-------- 帐号-------- |户| |
| |印| |
|------------------------------------|鉴| |
| | 第 次 所属月份 年 月| | |
| 支 |----------------------------|--|------------------|
| 取 | 人民币 | | |
| 利 | (大写)-------------- | | |
| 息 | ¥:-------------- | | |
----------------------------------------------------------------
事后监督: 出纳: 复核: 记帐:


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部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的通知

财政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部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的通知

财人[2008]20 号


部内各单位,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财政部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已经部党组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单位的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附件:财政部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

二○○八年五月十二日

财政部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我部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工作,根据国务院《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国务院令第514号)和人事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人事部令第9号)及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财政部机关职能司(厅、局、室)、机关党委、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离退休干部局(以下简称机关各司局),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以下简称专员办),部所属事业单位和部主管社团(以下简称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工作人员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年休假待遇。单位应当保证工作人员享受年休假。工作人员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第四条 工作人员的连续工作时间按工作年限计算。工作年限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工作年限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工作年限在20年以上的,年休假15天。
国家法定的休假日、休息日,国家规定的探亲假、婚丧假、产假,均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第五条 单位根据具体情况,并考虑本人意愿,统筹安排工作人员的年休假。
年休假可以在1个年度内集中或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确因工作需要跨年度安排的,原则上在次年3月底以前休完。
第六条 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
(一)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
(二)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按照规定没有扣发工资的。
(三)工作年限不满10年的工作人员,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
(四)工作年限满10年不满20年的工作人员,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
(五)工作年限在20年以上的工作人员,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工作人员已享受当年的年休假,年内又出现上述(二)、(三)、(四)、(五)类情形之一的,不再享受下一年的年休假。
第七条 依法应享受寒暑假的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未休寒暑假的,所在单位应当安排其休年休假;因工作需要休寒暑假天数少于年休假天数的,所在单位应当安排补足其年休假天数。
第八条 因工作需要,单位不安排工作人员休年休假,应当征求工作人员本人意见。
单位根据工作人员应休未休的天数,对其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标准是:每应休未休1天,按照本人当年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其中包含工作人员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工作人员年休假工资报酬中,除正常工作期间工资收入外,其余部分应当由所在单位在次年第一季度一次性支付,所需经费按现行渠道解决。实行工资统发的纳入工资统发。
第九条 日工资收入,按照本人全年工资收入除以全年计薪天数(261天)计算。当年在本单位工作不满1年的,日工资收入按照本人当年12月份工资收入除以12月份的计薪天数计算。
机关各司局和专员办工作人员的全年工资收入,为本人全年应发的基本工资、国家规定的津贴补贴、年终一次性奖金之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全年工资收入,为本人全年应发的基本工资、国家规定的津贴补贴、绩效工资之和。其中,国家规定的津贴补贴不含根据住房、用车等制度改革向工作人员直接发放的货币补贴。
第十条 单位已安排年休假,工作人员未休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只享受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一)因个人原因未休的。
(二)请事假的天数累计已经超过本人应休的年休假天数,但不足20天的。
第十一条 工作人员申请休年休假时,应填写《财政部工作人员年休假审批表》(附1),单位根据具体情况,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审批。
机关各司局主要负责人的年休假报分管部领导、部长审批,其他司局级人员的年休假报分管部领导审批,处级以下人员的年休假由所在司局审批。
专员办领导成员和司级非领导职务人员休年休假,需经人事教育司报分管部领导审批。其他人员的年休假由所在专员办审批。
事业单位领导成员的年休假报分管部领导审批,其他人员的年休假由所在单位审批。
第十二条 各单位应认真做好年休假的登记、年度统计和年休假工资报酬的发放工作。
机关各司局在每年的第一季度将本单位工作人员上一年度的年休假情况进行汇总,填写《财政部工作人员年休假情况年度统计表》(附3),报人事教育司核定,按工资渠道发放年休假工资报酬。
专员办、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年休假的登记、年度统计和年休假工资报酬的发放工作,由各单位按照要求办理。
第十三条 各单位要加强年休假工作的管理,严格考勤制度。单位不安排工作人员休年休假,又不依照本办法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的,人事教育司将根据有关规定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除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外,还要责令该单位按照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数额加付赔偿金。
第十四条 工作人员与单位因年休假发生争议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人事教育司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财政部工作人员年休假暂行办法》(财人字[2000]39号)同时作废。

附:1. 《财政部工作人员年休假审批表》
2. 《财政部工作人员年休假情况登记表》
3. 《财政部工作人员年休假情况年度统计表》

附1:




财政部工作人员年休假审批表



 
年第 号

申请人
 
职 务
 

参加工作时间
 
来部时间
 

工作年限
 
应休假天数(未休假天数)
天( 天)

本次拟休假天数
 
休假起止时间
 

拟休假地点(画√)
①京内( ) ②京外( ) ③国(境)外( )

领导审批意见
 
年 月 日



附2:

财政部工作人员年休假情况登记表

(200 年度)

姓 名:

应享受的年休假天数: 天



休假次数
本次休假的起止时间
本次休假天数
未休假天数

第 1 次
月 日至 月 日



第 2 次
月 日至 月 日



第 3 次
月 日至 月 日










附3:






财政部工作人员年休假情况年度统计表

 
单位:(盖章)


报送日期:
 


序号
姓名
参加工作时间
工作年限
应休假天数
未休假天数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